政协经济界委员热议外商投资法草案,希望草案通过后能出台实施细则
□本报记者李宏伟
3月9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经济界委员就外商投资法草案展开讨论。委员纷纷表示,草案彰显了我国在新时代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有助于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外商投资法草案标志着中国从过去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化为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这部法律是外商投资的基础性法律,以后外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都要以此为准绳,为进一步对外开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该草案不仅对外商投资带来新机遇,也将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增添新动力。”王一鸣认为。
对于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说,这其实是政府管理经济和治理经济思维方式、观念的彻底变革,也是产业政策的彻底转型,从过去的列出鼓励到现在的列出限制禁止。
“市场经济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平等,大家按照市场规则来办事。无论企业是什么性质,政策、标准、要素获取、税收都应该是平等的。”杨伟民说,早些年我们对外企实际上是“超国民待遇”,给了外商更多优惠政策,但同时外商也反映,一些领域没有公平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觉得受到歧视。
全国政协委员、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认为,外商投资法草案重点围绕促进、保护、管理三个重点,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与时俱进。他将草案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性”:一是基础性,草案总揽了外商投资的所有方面,体现了顶层设计架构;二是一致性,草案将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相统一,对营造更好的内外一致的法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标准性,草案既结合了中国实际又充分参考国际惯例。
“外商投资法的出台,一定会促进国家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引进外资,还有利于帮助国内企业提升‘走出去’的能力,因为内外规则越来越统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吴培冠如是说。
记者注意到,多位委员建议,希望外商投资法草案通过以后,相关部门能够出台实施细则,特别是相关政策部门对一些条款也要制定细则,让政策更快更好落地。
上海17区县均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定标准。经教育部督导评估认定,群众满意度超过八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