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课本,八年级历史电子课本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八下历史课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八下历史课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八年级教材历史课本全国一样吗?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现在初中各年级历史教材都是全国统一版本,即部编本教材,当然八年级教材也是部编本的。这样安排是有道理的,改变了原先教材有多个版本的混乱局面,统一了教材,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方针、政策,有利于加强对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
历史教材上为何没有第二个五年计划?
因为第二个五年计划遇到了"大跃进",执行效果不好。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头三年轰轰烈烈搞“大跃进”,后两年被迫调整之后,不得不中止五年计划的连续制订,用三年的时间继续调整,前后五年(1961-1965年)艰难困苦调整。
原因:大跃进造成严重的后果,用五年(61-65年)时间 进行整顿。
1958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讨论并批准《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该意见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目标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提前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技术、文化的高度发展,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到1962年,全国就能建成强大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各协作区就能建成比较完整的、不同水平和有各自特点的工业体系;全国在钢铁和其他若干重要产品的产量方面就能接近美国;在主要科技方面就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很多的具体指标比原“二五”计划高出1-8倍之多。由于计划严重脱离实际,指标过高,加之自然灾害和前苏联撕毁合同,使国民经济严重比例失调,陷入困境。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工作会议期间,根据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提出要对经济进行整顿和调整的问题;8月中下旬,国家计委在讨论编制1961年经济计划控制数字时,李富春提出,“应以整顿、巩固、提高为主,增加新的生产能力为辅;着重解决配套、补缺门、前后左右和品种质量问题,以便取得主动。”8月底,国家计委在向国务院汇报1961年经济计划时,提出了“调整、巩固、提高”的问题。周恩来在听取汇报后,
加上了“充实”两字予以完善,从而形成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9月30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家计委《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大力恢复农业,压缩基本建设和重工业生产,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到1962年,国民经济才开始好转。但是,与1956年提出的《建议》相比,除原煤、石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粮食、棉花等许多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都远远低于规定指标。
中国所有历史课本先后顺序?
中国历史课本在初中阶段共有六册,它是沿着历史的脉络从原始部落开始,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这样一个过程,逐步展示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并将所有的封建王朝逐个地展示在其中,各个王朝的承前启后的联连尽数展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八下历史课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八下历史课本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