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历史,老挝历史简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老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老挝文字的由来及起源?
老挝语(Lao)也称为寮语,是老挝的官方语言。老挝语分布于中南半岛,和泰语接近,但是文字外观有一定的差别,老挝语是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一种语言,在历史上曾经吸收了大量的梵语、巴利语和柬埔寨语的借词。
老挝的官方语言,为东南亚小语种之一,目前使用人口约680万,老挝语有两种不同形体的拼音文字:一种较古老的称为“多坦”(意为“经文”),其形体和拼写均似旧傣仂文,仅见于寺庙的贝叶经,或在佛学院中使用;另一种称为“多老”(意为“老文”),它的形体和拼写都近似当代泰文。两者都来源于孟-高棉文字母的改革体,是当今老挝官方通用文字。
老挝文字基本原于梵文和巴利文两种文字。14世纪时,随着小乘佛教的传播,巴利文也在老挝寺院中使用。当时的老挝同时使用两种文字,一种是来源于梵文的老挝文字, 在民间和官方中使用;另一种是来源于巴利文的经书文字, 在寺院中作为宗教语言使用。
本世纪40 年代以后, 老挝开始进行文字改革工作,在原来文字的基础上删繁就简,重新规范, 使文字和语言更趋一致。
1967年,富米·疯维希完成了第一部《 老挝语语法》 ,对老挝的语言和文字作了详尽的 阐明和总结。1975年 12月2日,老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议,将改革后的老龙族文字规定为全国的官方语言。
越南、老挝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政党是什么?
不是的
老挝历史悠久,公元1353年建立澜沧王国,为老挝历史鼎盛时期,曾是东南亚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1707—1713年逐步形成了琅勃拉邦王朝、万象王朝和占巴塞王朝。
1779年至19世纪中叶逐步为暹罗征服。
1893年沦为法国保护国。1940年9月被日本占领。
1945年8月老挝人民举行武装起义,1945年10月12日宣布独立,成立了伊沙拉阵线。
1946年西萨旺冯统一老挝,建立老挝王国,这是首次老挝君主统治一个统一的老挝。当年法国再次入侵,伊沙拉政府解体,1950年爱国力量重建伊沙拉阵线,成立了以苏发努冯亲王为总理的寮国抗战政府。
1954年7月法国被迫签署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法国从老挝撤军,不久美国取而代之。
1962年签订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从老挝撤军。老挝成立以富马亲王为首相、苏发努冯亲王为副首相的联合政府。
1964年,美国支持亲美势力破坏联合政府,进攻解放区。1973年2月,老挝各方签署了关于在老挝恢复和平与民族和睦的协定。1974年4月成立了以富马为首相的新联合政府和以苏发努冯亲王为主席的政治联合委员会。
1975年12月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万象召开,1975年12月2日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老挝人民革命党执政,老挝历史上600余年君主制终结。
1991年8月,老挝最高人民议会通过《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宪法》,根据宪法,最高人民议会改名为国会,老挝国徽上原有的红星、斧头和镰刀将被著名古建筑物塔銮图案所取代。
老挝人口这么少,是历史原因吗?
据2018年统计,老挝人口700万,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世界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7人,而老挝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9人,低了一大半,与老挝同等国土面积的英国,人口密度为256,乌干达147,罗马尼亚86,可见老挝的人口密度远低于同等国土面积的其他国家,与世界水平也差了一大截。
图为老挝地形。
再看看老挝与周边国家差不多国土面积的对比,比老挝小的孟加拉有1.6亿人,人口密度1200多;马来西亚3200万人,人口密度96;菲律宾1亿人,人口密度350;就算比老挝小一大圈的柬埔寨,仅有18万平方公里,也有人口1500万,人口密度90,而老挝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仅有700万人口,怎么比少太多了。
湄公河。
造成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老挝是个多山地和高原的国家,境内有超过80%的领土是高山,降水又多,境内超过200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湄公河就流经老挝,这就造成高山经年累月受雨水冲刷后,形成地势复杂的河谷,多是峭壁、险滩,洪水肆意,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的人口居住。
所以,老挝境内适合居住和繁衍的土地仅有沿湄公河下游的平原地区和南部地区,面积仅占全国面积20%,全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这里,往北大部分地区地势险要,交通不便,人烟稀少。
佛国老挝。
整体看起来,老挝人口无论从总量还是密度是很低的,但老挝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20%的领土上,这样来算的话,700万人口居住在24万的20%领土上,人口密度145,远超了世界平均人口,实际上适宜老挝居住的领土上,人口是很稠密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