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有关的新闻资讯,学区房 新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区房有关的新闻资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学区房有关的新闻资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没有必要为了孩子上学而换学区房?
新闻不断曝出高价购买的学区房,因为教育政策的变化,除了孩子不能入学,就连付出高价买来的学区房也在一纸政策下贬值,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为了能给孩子上一个不错的学校,家长在学区房上的投资依然是愿意的,在政策不明朗的前提下,选择学区房更要小心谨慎。
一、明确所购房屋是否是真的学区房,不能随意相信卖方或者中介的口头承诺,更不要凭直觉认为的距离近,就能在这个学校上学,很多时候隔一条马路就属于另外一个学区,一定要实地考察,去学校咨询,去当地教育厅咨询,确认无误后才能购买这个学区房;
二、虽然属于学区房,但是还有很多条件要提前知道,对于就是奔着孩子上学而去购买学区房的,除了明确房子是否是该学校的学区外,还要看落户时间是否符合入学的要求,必须向学校详细咨询落户的年限,入学的年龄,同一套房的名额标准,很多学校的学区房在一定的年限内只容许一个孩子入学,这是一定要在购买房子之前就落实问清的;
三、学区房一定要可以落户,买房是为了上学,上学就一定要有当地的户口,学区房一般有的都是二手房及重建房,可能在这套房子上已经有户口了,一定要迁出后才能落户,如果前方拒不迁走户口还是无法入学;
四、由于现在的教育资源紧张,学校的入学名额很可能不足,这个一定要提前咨询学校,不然到时无法入学,所谓的学区房也就没有意义了;
五、如果双方协商一致,最好将卖方对学区房的承诺写进合同,并约定好违约责任,不管是陌生人还是认识的熟人,都不能相信口头承诺,先礼后兵,万一真的不是学区房,你将欲哭无泪。
虽然教育好一个孩子,学区房并不是必须的,但是作为家长肯定想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但是在选购学区房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生育子女也不多,多的两三个,为了孩子上学上好学,将来成为国家发展建设的有用人才,应该为孩子上学考虑买学区房,可是,有部分成长孩子明显不爱读书学习,甚至还有逃避抵触情绪,遇到这样的孩子吧,也要慎重考虑,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
如果有条件为了孩子上学能换学区房,首选还是有必要换学区房。古有孟母三迁为先例,今有广大中国老百姓为学区房负重前行。在热点城市顶级学区房单价动辄突破一二十万,一套就是几百上千万,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家长买单?因为贵有贵的道理:学区房保值、转手容易、可享优质教育资源和环境、孩子有机会出更好成绩、在未来激烈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一、追逐学区房的根本原因在:教育的产业化和就业的残酷化矛盾博弈
2020年高考人数达1071万,2020年高校毕业生为874万,两个数字差了200万,说明有一部分人上不了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有多少呢?受疫情影响,真不好说,真实就业的能有一半就不错了。这些毕业的人并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的也不一定是理想工作。随着二胎放开,这种竞争将更激烈。
同样2020年毕业的两个华为天才少年,一个年薪201万,一个年薪156万。足以说明好工作需要好学校和好成绩支撑,一环扣一环。
以厦门为例,2020年全市初三中考报名考生人数是36763人,比去年增加3627人。中考成绩公布以后,官方媒体给出一个数据,600分以上考生人数大增,有1200人以上,但仅占总考生的3.26%,如果将这部分天骄放宽条件到能上普高的群体,2020年厦门的普高升学率不到57%,意味着100人中有43人要去读职高。
中考被筛选掉的几乎达到一半,高考上重点和一本的更是凤毛翎角,就业还得再淘汰一批,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来说,能不为孩子早早铺路么?当然对于有家业继承和有特殊专长的孩子来说,这些都不在话下,毕竟并不是只有考大学一条出路。但对于大多数家庭的孩子来说,却没有比考大学更好的成材道路。此外社会发展越成熟,阶层上升通道越难获取,为了进阶大家都不惜千方百计去争取。
二、追逐学区房的内在驱动:单靠家庭教育和孩子自觉性很难出成绩
电影《美人鱼》中有一首插曲唱道:无敌是多么寂寞,多么空虚,独自在顶峰中,冷风不断的吹过我的寂寞……要想成为高材生,就必须有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大家在学习中能不断交流、取长补短,你追我赶,激发潜力,从而超越自己。
只有一个生源好、学习氛围浓的学校才能提供这样的环境。试问一个经常有学生逃课、恋爱、打游戏等没有学习氛围的学校,如果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作为孩子个人在后者这种学校,即使自己做得再出类拔萃,也很难超越自我,因为难免会有懈怠松驰的时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语道破了环境、圈层的重要性。何况中国还是讲究人情的社会,与优秀的群体做同学和朋友,未来大学毕业后走上社会,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更有机会转化为财富。
三、追逐学区房的外在驱动:优质教育资源很稀缺,集中在少数学校
同样以厦门为例,2020年厦门中考状元出在双十中学,排全市前100名的厦门一中独占了19人。愿意花钱在学区房上投入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特别重视,这些人群基本都集中在学区比较突出的地方,为这些学校提供了相对更优质的小学派位生源,所以中考成绩就相对出彩。这反过来让这些学校名气又进一步扩大,在招生和招聘老师的过程中可以更有的挑选。以2019年普高录取最低分数及位次来看,双十、一中、外国语等这类重点学校的招生条件和门槛是最高的,显然优者愈优,品牌效应在持续扩大。厦门有几百所中学,但敢在中考结束第一时间公布喜报的仅有十余所,说明能取得亮眼中考成绩的学校并不多。
在高考成绩公布上,2020年双十中学的高考生双双摘得福建省文理科状元,文科进入全省前50名的占了9名,人数居全省第一,理科进入全省前100名的有9名,人数居全市第一;而厦门一中的高考文理科高分段人数全省第二,艺考文理科双获省状元,体育类理科获省状元,并被清北录取;厦门外国语则已有7人被清北录取,117名学生保送国内双一流高校。至于其他学校不逐一列举,喜报出来,可以看出学校和学校间是有差距的,而普通学校本科上线率能有百分之五六十就不错了。
总之优秀其实是会传染的,而优质的资源是集中聚合的,形成叠加效应,轻易难切割。
四、追逐学区房的支撑因素:学区房的保值无可比拟,转手率最高
有条件买了学区房的基本不愁卖不出去,哪怕是老破小。加上近期中国又出台了一些对旧改有利的政策。学区房用完了就可以转手给别人用,并非要一辈子捂在自己手中。对于自己的生活品质追求影响是一个阶段,而不是一生的。当然学区房通常比较贵,所以每个人要根据自己家庭经济实力而定,到底去买顶级还是次优学区房,即使没办法追逐顶级的学区房,也可以优选那些生源、师资、氛围相对有保障的学校。
何况选择好的学校教育,可以让自己在家庭教育上少投入,节省自己家庭教育所花费时间,让自己省心和放心,怎么算都是很划算的。
最后,换不换学区房,最终还是取决于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天赋
当然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学区房只是外在因素,孩子能不能学好,关键还是看家长对他们的思维引导以及孩子们自己的学习欲望强烈与否?能不能自觉和自主去学习,一直坚持追求上进、超越自我。条条道路通罗马,如果孩子属于不喜欢学习,且不是靠学习也不适用于学习这条路去通向罗马,那么就不用去追逐那价格高得吓人的学区房。
图片和数据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关于此问题,大家若有补充或交流,可以留言区互动。我是平易近人房贝勒,喜欢假装一本正经趣说房产。欢迎你伸出友情之手点点关注,你的点评、点赞也是我原创的动力,如需转发请先行联系我,感谢理解和支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区房有关的新闻资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区房有关的新闻资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