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历史趣闻直播间古人破防了

综合资讯网 0 2024-12-03 22:27:01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趣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历史趣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围棋的趣闻?

大师吴清源。

历史趣闻,历史趣闻直播间古人破防了

天才璀璨的地方,凡人总是格外黯淡。吴清源之父和福州名手林贻堂就是给吴清源崭露头角做背景布的凡人。

吴父赴日留过学,在围棋上有几度散手,因家境贫寒,便在家里和人赌棋,一盘赌价一到两个银元。

一日名手林贻堂来家里赌棋,赌价开到了五个银元,贫穷限制了吴父的心理素质,紧张加上技不如人,未至中局,就被林贻堂占尽了上风。

吴父当时赢赢不了,输输不起,陷入尴尬,只好尿遁,思索应对之策去也。

林贻堂等了一会就不耐烦,大肆攻击吴父借故遁逃拖延时间个不要脸的。这时一旁的吴清源说:“我替父亲下几步好不好?”林贻堂瞅了一圈,发现说话的是个仅仅七八岁的孩子,更加不放在眼里,道:“你输了你爸爸会认数么?”吴清源道:“怎见得是我输呢,等我输了再说不迟,我没钱就脱衣服给你。”

林贻堂自视甚高,根本就没把这毛都没长齐的娃娃放在眼里,谁知一二十手内,吴清源就反败为胜了。林贻堂大惊:一定是我下棋的姿势不对!遂调整姿势,赌十个银元再战,又输!这才服气。事后吴父问儿子:“我又没教过你下棋,你几时学会的,怎么这么大胆?”吴清源说:“我天天看你下棋,不学也会了,我是看准能赢才动手的呀。”

有时候凡人的苦耕不辍真的及不上天才灵光一现。

另一个故事,可能更加有名一些。

棋圣吴清源,11岁时就成为北洋军阀段祺瑞门下的棋客,14岁东渡日本,开始其职业棋手生涯。

 吴清源22岁那年,代表围棋新派,对阵日本围棋界权威秀哉。

  棋局开始,吴清源先行,抬手便是人们从未见过的一记怪招,落子在三三处,秀哉大吃一惊,考虑再三,决定用成法应付。下不多子,吴清源又来一记怪招儿,下在棋盘之中的“天元”,两手怪招儿使秀哉伤透了脑筋,他当即“叫停”,暂挂免战牌。

  棋谱发表出来后,围棋界群相耸动。守旧者说吴清源对本因坊不敬,居然使用怪招儿,颇有戏弄之意。但更多人认为,既然是新旧两派的大决战,吴清源使出新派的招数,也无可非议。

  这次棋赛规定双方各用13小时,但秀哉有一个特权,就是随时可以“叫停”,吴清源没有这个权利。秀哉每到无法应付时,立即“叫停”。“叫停”之后不计时间,他可以回家慢慢思考几天,等想到妙计之后,再行出战。所以,这一局棋因为秀哉不断叫停,拖延了4个多月。

  棋赛的过程逐日在报上公布,棋迷们看得很清楚,吴清源始终占着上风。日本棋迷对于权威被打倒不免暗暗感到高兴,但想到日本的最高棋手竟败在一个中国年轻人手里,又很丧气。在这几个月中,日本的棋迷们又兴奋,又担忧,心情十分矛盾。

  在秀哉家里,情形尤其紧张。秀哉每天召集弟子们开会,商讨反攻之策。秀哉任围棋权威已久,许多高手都出自他的门下,就日本传统棋界而言,此战可谓荣辱与共。所以,这一局棋,其实是吴清源一个人力战数十名高手。

  下到一百四五十手时,局势已经大定,吴清源在左下方占了极大的一片。秀哉的会议开得更频繁了。第一百六十手轮到秀哉下子,他下了又凶悍又巧妙的一子,最后这一奇招得以将局势挽回。最后计算,是秀哉胜了一子,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胜得很没有面子,但是,秀哉的尊严勉强维持住了。

  十多年后,日本围棋界的元老濑越宪作透露了一个秘密:那著名的第一百六十手不是秀哉想出来的,是秀哉的弟子前田陈尔贡献的意见。这时,秀哉已死,他的弟子们认为这个消息有损老师的威名,逼迫濑越辞去日本棋院理事职务。

  许多年后,有人问吴清源:“当时你已胜算在握,为什么还是输了?”因为秀哉虽然下出巧妙的第一百六十手,但吴还是可以胜的。吴笑笑说:“还是输的好。”事实上,要是他胜了那局棋,只怕以后在日本棋界就无法立足了。

这段出自《金庸散文集》,金庸先生本人是吴清源的脑残粉,所以把自家爱豆往天上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个人认为最后一段应是杜撰,身为职业选手,用尽全力去赢才是对自己对对手对棋道的一种尊重!

历史上围棋的趣闻实在太多了。三国时吴国丞相顾雍是个棋迷。吴太子孙和反对下棋,把下棋说得一无是处。顾雍是丞相,权高位重,对太子的话装做没听见,照旧在宫邸与宾客弈棋。一次,棋战正酣,他在外地做官的儿子顾劭重病身亡了。顾雍闻讯面不改色,对弈如故。但在棋桌下面,却用力以指甲掐手掌上的肉,掐得血都流了来。

在三国政治家中,顾雍有“东吴名相”之誉。他在吴国名臣张昭、孙邵之后执掌相位、辅佐孙权,是个有大功劳的人物。史书说他气度恢宏、处变不惊,从他弈棋的故事可见一斑。顾雍办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主意,考虑问题周到全面,处理问题稳妥,很讲究方式方法,吴国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全面兴盛和繁荣。

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是有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一天。他正在与朋友下棋时,家人风风火火跑来报告:“老夫人过世了!”朋友慌忙起身,催他赶紧回去料理母亲的后事。阮籍却非要将那盘棋下完不可。双方又博弈了两个多时辰才终局。《晋书阮籍传》是这样记载的:“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如果你以为阮籍这样是不孝,那就冤枉他了。《晋书阮籍传》说他下完那盘棋后:“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南朝宋明帝时有位官员叫王景文,是个很能干的人。宋文帝非常器重王景文,不仅为宋明帝娶景文妹并且以景文之名命名明帝。但宋明帝临死之际,对王景文非常不放心,担心自己死后,皇后临朝,王景文不会甘心称臣。宋明帝病重之时,遣使送药赐王景文死。诏书送到王家时,他正与朋友下棋。王景文看完诏书,将其压在棋盘下面,神色自若地继续与朋友下棋。一局终了,王景文从容地收拾好棋子,取出诏书,然后,端起毒酒,举杯对朋友说:“我要走了,这杯酒不能劝你喝了。”言罢,一饮而尽,时年六十。

1999年,当时的围棋界泰斗藤泽秀行老师已经74岁高龄了,这一年,秀行老师准备金盆洗手退出江湖,大家专门为秀行老师举办了一场与中日韩三位顶尖棋手各下一局的隐退棋活动,当年的常昊,是秀行老师指定的中方对手。

图1:那时候的比赛为了保证比赛质量,棋手都是提前两天到达参赛城市,常昊在比赛的前一天拜访了围棋界又一位泰斗吴清源大师。吴老先生虽然已是85岁高龄,但对围棋依然非常痴迷,见到常昊来访,就拿出棋盘,与常昊一起研究起棋来。两人摆到了一个序盘的局部,局部至黑10告一段落,黑在右下角取得了现实的实地,而白外围五颗子形成了等待估值的厚势。常昊问吴大师:“这棋您喜欢哪一方?吴大师回答:“我肯定喜欢黑棋,这棋断然是黑棋好!”然后吴大师极力推荐黑6三路托的手法!吴清源大师的棋风讲究轻灵快速,他显然觉得这个局部白棋外围五颗子未来的估值不大。

图2:第二天,常昊与秀行老师的隐退棋开始了,常昊执黑棋。非常的巧!一开始双方就下出了昨天常昊与吴大师摆的那个局部!比赛结束后,双方开始复盘,当摆到这个局部的时候,秀行老师突然问常昊:“这个局部你觉得怎么样?常昊其实是觉得黑棋不错,但他从秀行老师的语气中,感觉到秀行老师可能觉得白棋不差,出于礼节性,所以比较含蓄的反问:“双方差不多吧?”,据常昊回忆秀行老师当时非常斩钉截铁的说:“这棋黑棋怎么能行?当然是白棋好!”

秀行老师的棋风讲究厚积而薄发,显然他认为右下五颗白子非常厚!未来的估值不可限量!常昊说他一听就有点懵圈了,两位老师的意见,差别也忒大了吧?

序盘一个同样的局部,吴清源老师认为白棋太凝重,不行。而秀行老师则认为白棋太厚,黑棋不行。大家肯定在想,这也太夸张了吧,两位大宗师居然在同一个局部得失上的判断差别如此之大!这是为什么呢?

两位大师的分歧点在于对右下五颗白子厚势效率的认识上这五颗白子就好比一个投资项目,吴清源老师觉得这个投资项目很难兑现之前付出的实地代价。而秀行老师则认为,这个投资项目前景一片看好,肯定能把之前付出的实地代价连本带利的收回。吴清源老师是化解厚势的高手,而秀行老师则是运用厚势的高手,两位大师风格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这个局部判断上的巨大差异!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围棋的序盘中,一个局部,一个定式的好坏,有时是相对的,现实的实地好?还是等待估值的厚势好?很难去判断。关键是看之后你如何去运用和发挥这个局部子效的优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趣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趣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 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内涵
下一篇: 历史七下思维导图,七年级历史全书思维导图一张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