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历史,梵蒂冈历史简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梵蒂冈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梵蒂冈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梵蒂冈的历史?
台伯河畔的古罗马人,充满智慧、英勇好战。罗马帝国时期,他们曾经把疆土扩展到整个地中海沿岸,地跨亚非欧三洲。基督教就起源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诞生后曾经一度受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后来才逐渐得到认可,最后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在各地都有主教来管理这一教区的事务,罗马城是罗马帝国的首都,人们把这里的主教称为教皇,教皇的权利也在其他地区的主教之上。
公元8世纪中期,教皇支持法兰克王国的丕平获得王位,丕平非常感激。几年之后,伦巴第人侵占罗马,教皇的驻地受到威胁,法兰克王丕平率军跨过阿尔卑斯山,赶走伦巴第人,并把夺得的罗马城及周围地区赠送给教皇。从此,意大利半岛中部,出现了一个政教合一的教皇国。教皇国产生后,它的领土也有过变化,因为教皇既是宗教领袖又是世俗君主,随着教皇权利的增大,教皇国的领土曾有过比较大的扩张。但到19世纪后半叶,意大利统一运动兴起后,教皇国领土就仅限于罗马城了。
1870年意大利王国占领罗马,教皇被迫退居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因为当时的教皇庇护九世以及他的后继者们都认为他们是基督的后代,不应该受任何国家的约束,所以拒绝接受意大利统治,就这样教皇国和意大利王国在当时对峙了约半个世纪。
最后在1929年通过谈判,在双方都有所妥协的基础上,教皇和意大利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条约规定教廷承认意大利国家及其首都罗马的地位,意大利承认教皇的权威和教廷对梵蒂冈的主权,教皇拥有世俗统治权、外交权、与外国自由来往权,同时对拉特兰宫和十几座教会建筑有治外法权和免税权,条约于1929年6月7日生效。从此,教皇统治下的梵蒂冈城国正式成立了。
梵蒂冈的建国历史相当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八世纪,也就是差不多1300年前。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地坐上王座,矮子丕平开始拉拢教会。他用法兰克王国的强大武力,为教会提供庇护,从而得到了教皇的支持。
矮子丕平把这些土地都慷慨地送给了罗马教会,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丕平献土”。而罗马教会就是利用矮子丕平赠送的土地,在意大利中部建立起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教皇国。
从法理上说,延续了11个世纪的教皇国在1929年2月11日这一天正式灭亡,由梵蒂冈城国取而代之。梵蒂冈城国拥有自己的货币、邮政、电讯及民政机构,是政教合一的体制。
梵蒂冈历史
梵蒂冈城国是基督教罗马天主教会教皇及其教廷统辖的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高地上,以梵蒂冈城墙为界,多为意大利人,信仰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和拉丁语(罗马教会用语)。
基本信息
中文名梵蒂冈历史人口757人(1985)国名梵蒂冈城国官方语言意大利语和拉丁语(罗马教会用语形成与发展
梵蒂冈城的形成与发展:梵蒂冈在罗马城台伯河西岸,留存有许多古罗马人建筑与生活遗迹。
从 4世纪开始,利用西罗马帝国的衰亡,罗马城主教乘机掠夺土地。
到6世纪获得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宣称为“教皇”,并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宫。
8世纪又增建加洛林宫。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矮子)为酬谢教皇协助自己夺取王位,于754和756年两度出兵意大利,打败伦巴德人,并于 756年将罗马城及其四周区域送给教皇。史称“丕平赠土”。嗣后教皇权势日益扩张。
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教皇为君主、以罗马为首都的“教皇国”,直辖领土达 4万平方公里以上。
1377年梵蒂冈宫成为教皇的主要住所。15世纪建造了梵蒂冈图书馆和西斯廷礼拜堂、梵蒂冈城墙,16~17世纪初重建的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规模最宏大的建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梵蒂冈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梵蒂冈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